11月12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电力体制改革与国有电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专家论坛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政府机构参加了此次的论坛,两大电网、五大发电等多家电力央企委派专家参与交流和研讨。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郝英杰、副校长杨勇平出席会议,史玉波先生、杨勇平校长致辞,曾鸣教授主持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在市场、规划、发展模式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会议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市场机制激励国有电力企业转型发展。规划要科学,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侧重于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设备利用效率低等资源浪费现象。创新国有电力企业发展模式、技术发展模式与商业发展模式。推动国有电力企业的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协调作用,有序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力争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电力企业要适应用户需求,依托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创新中的作用。
会议共识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市场机制激励国有电力企业转型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非要让电力国企从市场化领域退出,而是要通过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化要求,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动多元经济主体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侧重于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设备利用效率低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要特别注意发电侧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同步协调、新能源发电规划与常规电源规划的同步协调、不同区域之间电源电网的同步协调等问题,引导多元化投资向着电力系统整体优化、各部分协同增效的方向前进。
第三,创新国有电力企业发展模式。推动国有电力企业的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两走四化”,即国有电力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从传统电力国企走向新型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四,创新国有电力企业技术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协调作用,有序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力争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据世界制高点的科技重大成果,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第五,创新国有电力企业商业发展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电力企业要适应用户需求,依托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创新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企业商业运营模式,做到“向改革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部分与会专家观点集锦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五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是对全球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为要实现《巴黎协定》等气候和环境改善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能源转型步伐,而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助于加快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推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向绿色低碳持续转型。
其次,则是将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据测算,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与相关产业链增加值将超过6000亿美元,能源供应与新增能效投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
第三,对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构建全球互联网,能够把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惠及全民的经济优势,提供充足、可靠、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有效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为世界和平和全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四,对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减排目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助于我国将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01亿吨左右,峰值降低24亿吨,达峰时间从2030年提前至2025年之前。
第五,将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互联互通、能源安全、经贸往来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动能。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能源领域更要学会如何管理市场和引导投资以及认真进行供应侧结构调整。
能源领域目前要进一步发展我认为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一方面是能源领域要学会如何管理市场和引导投资,因为目前能源项目规模大,投资集中,不能在开始竞争性上项目再自由淘汰。另一方面,能源生产领域要认真进行供应侧结构调整,不能继续寄希望于能源(包括电力)消费重新进入高速扩张,更不能盲目为过剩产能“制造”出路,要认真纠正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把大型能源项目作为拉动投资的应急措施,同时,尽快加强电力规划和监管能力,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所属类别:行业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